|
在我国目前的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中,由于缺乏现货做空,期现套利主要是买入现货卖出期货的正向套利,套利收益主要来自于期货高估的部分。
从无套利价格区间来看,要想套利成功,必须进行现货头寸的构建、交易成本控制、交易策略设计等多方面的准备,任意一方面准备不充分都会导致套利失败。
4.2.2 现货指数复制
在期现套利中,需要构建现货组合来进行指数复制,在投资中,根据市场条件不同,常用完全复制、抽样复制、衍生产品复制等方法。
使用指数成分股(根据需要可包括少量具有类似性质的非成分股)创建一个与目标可投资指数相比差异尽可能小或信息比率尽可能大的股票组合的过程称为指数复制。当复制目标是最小化复制差异时(即跟踪误差最小化),我们称之为被动复制;当复制目标是最大化信息比率时,我们称之为增强复制。尽管理论上复制可投资指数非常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却是一个精细复杂的过程。
1.指数复制中的一些障碍
指数编制中存在一些与实际投资不相符的假设,这些假设对准确的复制指数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首先,指数编制时假设各种费用不存在,但是建立交易组合需要各式各样的成本。这个成本不仅包括佣金等交易费用,还包括建立、管理指数组合的各方面费用,通常表现为运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形式。在指数组合管理中,这部分费用通常体现为显性成本,较难控制。
另外,大多数指数假设的变动都是在某个交易日的收盘时生效,或者说,指数成分增加、减少或者成分股权重的调整都是按照调整日的收盘价进行的。但是在组合不能承受短时间内大规模交易的情况下,交易需要多次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近百次才能完成。交易价格变成了成交均价,与假设的收盘价出现差异。通常,这部分差异体现为交易滑价,或冲击成本等隐性成本;指数组合管理人通过交易算法的设计来进行控制。
在国内,指数复制还面临一个比较特殊的障碍——投资组合不能投资可能涉及利益关系的股票,如投资组合的托管行的股票、由股东承销的股票等。由于通常托管行作为上市公司在国内主要可投资指数中权重较大,这种制度约束对于指数复制而言影响十分明显。
2.完全复制
完全复制法是复制指数最自然的方法。这一方法通过购买所有指数成分股,完全按照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配置、在指数结构调整时也同步调整的方法来试图实现与指数完全相同的收益率。这种方法简单明了,较易获得较小的跟踪误差,同时也是其他复制方法的出发点。
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完全复制并不一定易于实现。最明显的障碍是冲击成本。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股票,复制过程中买卖的冲击成本会对复制效果造成巨大的影响。
3.抽样复制
在理论上,如果能够实现完全复制,那将是最好的复制策略。但是由于操作上的困难,使得完全复制执行起来难度很大,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其他的方法。
指数成分股之间有很多共同因子,当组合中缺失一些股票时,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因子(包括行业、市值等)的其他股票来替代。采用具有相同因子的部分指数成分股进行指数复制即抽样复制,被选择用于复制指数的股票称为核心股票。
对于完全复制而言,由于每只股票都按照指数的比例配置,因此所有股票的权重跟指数的变动是同步的。但是对于抽样复制的股票替代部分而言,由于存在与被替代股票的差别,用于替代的各个部分的权重与实际需要改变了复制组合的代表性。因此,就必须经常监测跟踪误差,根据预测的跟踪误差的扩大情况及时更新复制组合,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假设所有股票的收益率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在存在指数成分股之间的预期方差协方差矩阵及指数组合权重的情况下,不难推导出预期跟踪误差,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