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现套利范文(精选4篇)
期现套利 第1篇
一、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现状
自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在2010年4月16日上市以来, 各主力合约期现套利平均收益及持有期限如表1所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期现套利机会高达53.25%, 其中有47.25%的机会可用于正向套利。从套利收益率来看, 正向套利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26.02%, 反向套利的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47.19%。而海外市场股指期货的套利机会一般都低于30%, 套利年化收益率也在20%以内, 均远低于沪深300指数期货。可见, 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期现套利机制较弱。由于我国传统的商品期货市场套利交易发展较为缓慢, 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属于新近推出等因素,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弱化了期现套利机制的对冲效应。
二、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存在的问题
(一) 期现套利交易比例很小
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构成中, 短线投机者居多, 多属于风险偏好者且以追逐投机收益为主要目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以来, 自然人占比高达95%以上, 投资者构成以散户为主, 且多来自商品期货以及权证市场, 交易风格以投机性为主、套利交易为辅, 这从目前股指期货市场高达10∶1的成交持仓比中可以佐证。极端的期现价差也多次出现, 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很多交易者在指数出现剧烈涨跌过程中的非理性交易行为, 或是对期现套利模式还缺乏必要的认识, 期指市场发展还没完全成熟, 期现联动性不是很强, 期现涨幅、涨速均不一致,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目前期指市场的机构套利者力量较弱, 不能及时抓住这种套利机会, 以致出现单边市行情时期指价格不理性跳动而导致期现套利机会骤然增加。从实际上讲, 套利是一项低风险低收益的交易行为, 属于稳健型投资, 一般并不被风险投机者所偏好。因此, 要使得期现套利的对冲效应有效发挥, 还需要市场中有一大批风险规避型的理性投资者入场才能得以实现, 尤其是机构投资者。
(二) 反向套利操作难度较大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为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50只股票和深证成指成份股的40只股票, 而证券公司实际上能够提供的融券标的则更少:如国信证券目前只能提供10只融券标的股票, 海通证券可以提供8只, 广发证券只有3只, 国泰君安证券仅有2只。一般地, 要较好地复制沪深300指数至少需要30只股票, 而少于30只则复制指数现货的效果很差。即使是机构投资者通过卖空沪深300成分股来卖空现货指数并买入股指期货进行反向套利, 也会有较大的跟踪误差。因此, 虽然融券业务试点已经推出了, 但是短期内通过融券交易来复制沪深300指数现货仍不太现实, 期现套利的空间相对很小。实际上, 由于融资融券制度的不完善, 投资者主要还是进行正向套利, 反向套利很难在实际当中进行。
(三) 套利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正是因为套利资金的用尽, 才导致了期指多头已经不受套利空头的限制。缺少资金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单边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对冲交易。套利交易需要对外融资的原因在于:一是套利利润率很低, 一般只有1‰以下。为了获得可观的收益, 只有放大交易量, 动用大量的资金, 国外一般达到至少10亿美元, 我国至少也要达到亿元左右。二是套利机会出现的很少, 以至于任何有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保留大量的自有资金等待套利, 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 而选择对外融资可以降低机会成本。三是现货市场缺乏杠杆机制, 套利占用较大的资金。由此, 即使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专业水平较高, 但由于参与资金较小, 也会大大限制套利力量的发挥。
(四) 交易制度
1. T+1交易。
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实行T+0制度, 而股票现货市场实行的是T+1交易制度。这首先使投资者不能及时、灵活地进行对冲操作;其次这将增加套利的成本, 包括股票买卖的佣金、印花税、融资融券费用、股指期货费用等, 使可套利空间缩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套利获利, 甚至有时会导致套利亏损。
2. 保证金制度。
套利投资需要持有双向头寸, 在我国没有实行套利头寸单向保证金制度的情况下, 增加了套利投资者的资金压力。
(五) 套利交易专业人才较少
套利涉及到复杂的资金与风险管理技术, 需要投资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海外成熟市场一般由专业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从事套利交易。目前我国基本还处于一种引进和学习阶段, 资本市场还处在成长阶段, 非常缺乏实战能力, 非常缺乏精通套利交易操作、能敏捷、准确地判断和捕捉套利机会的专业人才。
三、推动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发展的对策
(一) 培育、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
沪深300股指期货开户大多以有期货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为主, 与周边市场如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及香港地区股指期货市场相比, 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过低, 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的投机氛围较为显著。
成熟股指期货市场中套利交易的主体是机构投资者, 又以保险类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最大。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之初, 应当鼓励保险类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利, 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中最重要的套利交易者。因为保险类资金最符合套利资金风险偏好。我国保险类机构持有充足的资金并持有大量的股票现货, 在目前卖空机制不畅的制度下, 应当成为股指期货市场主要的套利力量。因此, 应该放宽保险类资金进入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的要求, 以满足股指期货套利交易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而在新兴股指期货市场上, 境外投资者充当着重要的套利角色。因此, 必须培育和增强基金、QFII、保险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积极性, 减少限制、创造条件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套利, 例如开放特殊法人 (包括券商、基金) 的套利编码申请, 让机构资金进入股指期货套利领域。
(二) 完善融资融券制度
首先, 考虑到融资融券交易需求日益增长, 需要增加标的证券的数量, 扩大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覆盖面。例如, 可以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标的证券范围扩大到沪深300成分股, 这不仅可以使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套利更加便利, 风险更低, 满足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间进行风险对冲的需求, 正确引导股市现货市场的正确定价和市场稳定。其次, 融资融券是目前现货市场唯一能够提供杠杆的交易机制。根据规定, 融资融券占用的保证金不低于资产价值的0.5倍, 而ETF只能作为一个折价率比较高的抵押品。可以考虑推出沪深300ETF, 把ETF纳入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 并实现ETF的T+0交易, 从而减少资金占用, 提供反向套利机会。在分析总结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情况的基础上, 逐步将融资融券转为证券公司常规业务;符合规则的证券公司均可以按照证监会行政许可程序自主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抓紧成立证券金融公司, 推出转融通业务, 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和制度。
(三) 拓宽资金渠道
我国自银行业与证券、信托业分离开始, 就明确规定银行资金不允许违规流入股市。信贷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各大银行不能给套利者融资, 这直接堵塞了融资渠道。因此, 在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的前提下, 要逐步减少现有的金融管制, 实现资金在市场内部和市场间自由流动, 使市场机制发挥真正的作用。期现套利需要国债回购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的成熟, 要允许投资者进入相关市场融资操作等。要加强相关金融市场的建设, 尤其要加强货币市场的建设, 因为货币市场是套利者的主要融资渠道;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 降低套利的机会成本。
(四) 创造有利的机制和制度
1.参考欧美成熟期货市场的经验, 考虑增设套利账户、普通账户和价差指令, 以促进相关产品和市场的互动联系, 活跃期货市场。
2.针对不同类型账户制定差别化的保证金和佣金收取标准。国外期货市场对套利交易的优惠措施, 不仅仅体现在降低套利交易的保证金和手续费上, 还体现在较小的报价单位上。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制度中对白糖期货明确提出了套利交易征收单边保证金, 但这一制度还没有得到推广。
3.制定套利账户的风险管理和结算制度。海外证券市场存在对套利交易时突破相关限制的豁免处理先例, 例如1986年美国SEC就给相关机构投资者发出了一份“不作为”条令, 允许净持仓为多头的套利交易卖空违反“downtickrule”。
4.在条件成熟时, 股票市场尽快实现T+0制度。
(五) 培养套利专业人才
套利专业人才是套利交易发展的根本。套利投资人才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在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中发现价差变动的趋势, 对基差的合理分布范围的把握不仅要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还需要长期的套利追踪经验。从能力结构看, 套利投资的人才结构既要有专门人才, 也要有复合型人才, 而且应以后者为主力。鉴于目前国内极其缺乏套利投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应当采取开放式的人才发展策略, 人才的引进和发展同步进行, 保持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和知识的新陈代谢。
(六) 加强期现套利的风险监管
1.建立严密的风险监管制度。包括保证金、持仓限制、头寸报告、逐日盯市、风险基金等制度, 并建立证监会、交易所、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间严密的风险监管体系。
2.重启熔断制度, 构建跨市场的稳定机制和信息监督机制, 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反操纵机制, 构建跨期现两市场监管机制。
3.完善风险动态监管的技术。运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开发动态风险监管系统,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风险监管技巧,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措施。
四、结束语
黄金期现套利交易指引 第2篇
现货交易5种方式
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方式有5种,即全额交易、Au(T+5)交易、延期交收Au(T+D)交易、3个月以内中短期现货Au(T+x,x
笔者认为,选择进行套利的现货交易方式时要考虑以下3点因素:1具有对冲平仓机制,即可以通过买空卖空开立反向交易合约来对冲平仓掉手中已有的交易合约,这样操作起来会更方便;2成交之后至清算交割之前的时间期限应能够尽可能长,且没有过多限制,这为进行长期套利提供了条件;3合约流动性较强,其表现为交易活跃,成交量大。综合以上因素,考察以上5种现货交易方式,虽然Au(T+N)交易也具有Au(T+D)交易的许多优点,但Au(T+N)交易的成交量相对较小,致使流动性风险较高。因此,本文采用延期交收Au(T+D)作为黄金期现套利的现货交易方式。
何谓黄金期现套利
黄金期现套利是指当黄金期货市场的某期货合约与黄金现货市场的某现货合约在价格上出现价差时,投资者可以利用两个市场上黄金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差距,在买入价格较低合约的同时卖出同等数量的价格较高合约。随着价差进一步缩小,投资者认为可以获利平仓时,卖出同等数量的原先价格较低合约和买入同等数量的原先价格较高合约分别平仓。
寻找套利机会
一般而言,寻找套利机会要把握两个步骤:判断价差是否存在和存在的价差是否能够获利。
观察期现价差
图1反映了自2008年1月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交易以来,黄金现货Au(T+D)交易价格和黄金期货au0806合约价格走势及两者期现价差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黄金期货au0806合约与现货Au(T+D)价格走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月9日~3月17日,期货价格远大于现货价格,价差逐渐缩小,且两者趋于一致;3月18日~4月3日,黄金期现价格几乎保持一致,价差基本趋于0;4月7~25日,黄金现货价格大于期货价格,出现期现价格倒挂,价差最终趋于一致。从上述黄金期现价格走势及价差变动特点可以发现,1月9日~3月17日和4月7~25日这两个时间段可能存在着套利机会。
预判能否获利
存在着期现价差,是否意味着只要进行套利,就一定能够获利呢?答案并非如此。还需要进一步计算期货理论价格和期货市场实际价格之间是否存在价差。否则,就会存在着风险。
根据期货市场理论,期货理论价格=现货价格+持仓成本。其中,持仓成本包括仓储费用、保险费和利息。因此,国内黄金期货的理论价格应该等于国内黄金现货价格加上一定的持仓成本。对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Au(T+D)交易来说,其主要持仓成本应包括资金使用成本、持仓费用和递延费用。
资金使用成本实际上是一笔资金的机会成本,在持仓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以人民币6个月期限贷款利率(现行的人民币6个月期限贷款利率为4.59%)为依据。递延费又称延期补偿费,其收取标准为每日0.2%,即1手Au(T+D)合约每日需支付30元左右,自持仓的第二日开始计收,交易成交当日无递延费。从长期看,递延费对持仓成本影响较小。对于仓储费,上海黄金交易所规定,买入货权库存每日仓储费为0.6元/千克。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理论价格(元/克)=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价格×(1+4.59%t÷180)+0.0006元(t是合约离到期日的天数)。图2是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期货理论价格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主力合约au0806合约市场价格的走势图。
从图2可以看出,在采用了考虑持仓成本的期货理论价格后,期货合约实际价格与期货理论价格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套利空间。在1月9日~3月14日,期货实际价格高于理论价格,存在着正向套利机会;在3月27日~4月25日,期货理论价格高于期货实际价格,存在着反向套利机会。
套利操作指南
本文主要以正向期现套利为例,即当市场上出现黄金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导致不合理价差产生时,在现货市场上买入黄金现货合约,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黄金期货合约;在价差缩小至合理范围时,卖出同等数量的同一黄金现货合约平仓,同时在期货市场买入同等数量的同一期货合约平仓。下面以黄金期货au0806合约与黄金Au(T+D)现货交易为例来演示套利盈亏过程。
1月9日,某投资者发现黄金期货au0806合约价格与黄金Au(T+D)现货交易合约价格价差过大,达到15.24元/克,存在着期现套利机会。此时au0806合约和黄金Au(T+D)合约收盘价分别为223.3元/克和208.06元/克。该投资者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卖出1手au0806合约的同时,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买入1手Au(T+D)黄金。3月14日,投资者对期货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进行分析判断后,决定平仓了结,买入1手au0806合约平仓的同时,卖出1手黄金Au(T+D)合约平仓。3月14日au0806合约和黄金Au(T+D)合约的收盘价分别为227.87元/克和226.88元/克,此时价差缩小为0.99元/克。整个套利过程详见表1。
上述套利结果显示,投资者进行黄金期现套利不但利润丰厚,而且风险比单纯的价差交易要小得多。
表2显示的是考虑了交易手续费之后的期现套利利润情况。其中,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交易每手的手续费为合约价值的0.4‰,上海期货交易所每手黄金期货合约交易手续费为合约价值的0.2‰。
目前黄金期现套利的获利空间还比较大。原因之一是,黄金期货上市之初,期现价差较大;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期现套利交易在国内较少发生,否则,黄金期货与现货价差就会被缩小。
期现套利中超额保证金的最优管理 第3篇
一般来说,影响套利的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是:超额保证金的最优管理无套利区间的确定、指数的跟踪复制技术、套利成本的估算等,本文先研究超额保证金的最优管理。
1 提出问题
股指期货的结算制度采用的是当日无负债制度:当日交易结束后,中金所按当日结算价对结算会员结算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实行净额一次划转,相应增加或减少结算准备金。结算会员在中金所结算完成后,按照前款原则对投资者及非结算会员进行结算;非结算会员按照前款原则对投资者进行结算。
因此,在期现套利中,买入或者卖出股指期货后,在当天收盘后,面临两方面的实质资金转移:股指期货涨跌导致的帐户盈亏和合约价值涨跌导致的保证金的增减。这与现货结算不同,现货在价格发生不利变化的时候只是市值发生变化,而不发生资金转移。但是股指期货当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时,当天的亏损在收盘结算之后就会从期货投资账户中转移出去,发生资金转移。所以,在进行期现套利交易中,除了要缴纳最低的保证金之外,需要准备一定的超额保证金来应对市场变化而引起的资金帐户变动,以免发生被强行平仓或者爆仓,从而导致期现套利的失败。
所谓强制平仓是指:当日收盘后,根据持仓情况和收盘价来计算当日股指期货损益。若盈利,则相应增加账户上的权益余额。若亏顺,则相应扣除账户上的权益余额。再根据收盘价来计算当日的保证金水平,若权益余额不够达到应缴纳的保证金,那么客户就必须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始之前补足保证金;否则,期货公司就会将该期货经纪公司应当将该客户部分或全部持仓强行平仓,直至保证金余额能够维持其剩余头寸。若某天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导致期货公司需要将客户全部持仓强行平仓后权益收益为负,此种情况就是所谓的爆仓。
2 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应对这一风险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预留足够的超额保证金。我们可以利用回望期权模型估算期货合约未来一定的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值,然后利用得到的期货价格最大值就可以计算出未来可能的期货帐户收益以及保证金的变动,从而可以计算出最优超额保证金水平。或者也可以根据未来一定时间内股指期货收益率的波动率,利用Var模型来直接计算未来的最优超额保证金水平。
2.1 回望期权模型
为了计算股指期货合约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值,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回望期货模型来解决。
假设St表示t时刻股指期货的市场价格,那么有
dlnundefined
记undefined,那么ln(Smax/St)的分布函数是
undefined
只要统计得出(2)中的参数σ,并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置信度水平a ,就可以计算出对应的Smax :
undefined
(2)式中的r 和σ分别指的是无风险收益率和股指期货价格年波动率。对金融资产收益序列的估计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模拟法、参数方法和非参数等,我们利用参数方法中的极大似然估计法来估计这个参数,具体的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根据每日收盘价数据pt计算对数收益率序列
rt=ln pt-ln pt-1 (4)
第二步,选择相应金融收益率模型,对日波动率进行估计。在此假定收益序列满足正态分布,则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可知正态分布的参数均值μ和方差σ2的极大似然估计值undefined和undefined2分别为:
undefined,undefined
由于沪深300指数期货还没有正式推出,我们采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的股指期货仿真数据来估算估算年波动率,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可得:undefined,undefined,从即收益率序列{rt}服从正态分布N(0.004 018,0.01 321),我们将日波动率年化成年波动率后,σ=0.4 568,取无风险利率r为1年期的存款利率,r=4.14%,将在a=95%置信水平下,(3)式就变成
undefined
(6)式中
undefined
假设投资者准备在2008年1月1日在沪深300指数期货1月合约和指数现货之间进行正向套利,需要估算预留多少超额保证金?因0801合约将于1月18日结算,则取T=0.049,将上面的日波动率年化成年波动率后代入(6)式~(7)式,通过最优化求解可以计算出:
undefined。
也就是说期间指数期货价格在95%的概率下,未来17天最大涨幅不会超过15.35%。若要把占总资产x的份额用于构造现货指数,假设未来最大的涨幅为15.35%,那么有
可以得出x=78.81%,即可以将78.81%买入股指现货,7.88%作为股指期货的超额保证金,此时,即使股指期货价格上涨15.35%,剩余的资金量恰好可以应对保证金的追加。
2.2 Var模型
Var(风险价值)是指在一主观给定的机率(1-α)下,衡量在一目标期间因市场环境变动,使得某一投资组合产生最大的期望损失值。与标准差对风险度量的差异体现在:标准差着重于机率分析,而风险值分析同时考虑风险与损失的严重性。在正态性假设下,某投资组合的Var 可以如下计算:
undefined
S0为投资组合期初的价值,α为反映置信水平的标准正态偏差因子,σ为投资组合的日波动率,Δt为持有期。在Var 的计算中,波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极大似然估计得出了股指期货价格序列的波动性。在a=95%置信水平下,将估算的结果σ=0.114 9,Δt=17带入(7)式可以得出 Var=0.1 801 S0,也就是说期间指数期货价格在95%的概率下未来17 天最大涨幅不会超过18.01%,同样也可以计算得出x=76.92%,即可以将76.92%买入股指现货,7.69%作为股指期货的超额保证金,即使股指期货价格上涨18.01%,剩余的资金量恰好可以应对保证金的追加。
3 结果分析
(1)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在同样的置信度和波动率的情况下,Var模型比回望期权模型得出的结果显示需要更多的超额准备金。
(2)在实际的期现套利中,套利者必须要预留足够的超额保证金来防范由于股指期货涨跌而导致的保证金的增加。一般在利用当月股指期货合约套利的过程中,只能把所有资金的大约75%~80%用来买入现货套利,剩余的一部分用来缴纳初始保证金,一部分必须用来防范未来可能的保证金的增加。
4 总结语
(1)沪深300指数期货国内暂时还没有推出,没有实际的交易数据来进行分析,我们采用的只是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数据,一方面由于不是实际的资金来进行交易,同时也没有对应的套利机制,数据的波动性偏大。
(2)本文只考虑了正向套利的情况,反向套利的可能需要更多的超额保证金来防范,这种情况值得下一步去研究。
(3)套利者在进行期现套利的过程中,必须在进行套利之前制定严格的保证金管理方案和持仓限制,以免出现被强行平仓和爆仓。
摘要:在期现套利过程中,为了防范被强制平仓和爆仓,必须预留足够的超额准备金。采用沪深300指数期货2007年一年的仿真交易数据,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来估算股指期货价格波动率,然后分别利用回望期权模型和Var模型来估算超额保证金。
关键词:期现套利,超额保证金,极大似然估计,回望期权模型,Var模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