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回复: 0

Deepseek:有钱人不会告诉你的15个赚钱思维,普通人根本想不到

[复制链接]

3021

主题

3021

帖子

925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57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凌晨两点,打工人在电脑前修改第15版PPT,只盼着老板一句“辛苦了”的认可;

而富人的AI自动赚钱系统,此刻正处理着第300笔订单,佣金无声流入账户。

胡润2024年报告揭示了一个扎心现实:中国千万资产家庭中,仅10%依靠工资积累财富,其余90%通过投资或资源变现获利。这种差距背后,隐藏着普通人难以察觉的财富认知鸿沟。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那些教科书上找不到的赚钱思维。

一、时间与效率:打破“勤劳致富”的迷思

1. 让钱工作,而非为钱工作

一位奶茶店老板在连续亏损后转型“奶茶品牌孵化器”,教别人开店并收取加盟费。结果年收入反超自营时期的五倍。富人的核心逻辑在于构建被动收入系统——亚马逊从卖书赚差价到收取平台佣金,再到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本质是财富形态的持续升级。

2. 购买时间的艺术

普通人会为省5000元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到凌晨,而富人花5000元雇佣小时工处理琐事,自己在健身房构思新项目。深圳某投资人将日常事务外包后,专注开发的自动化交易系统,三年赚到传统行业十年的利润。

3. 批量化复制时间价值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指出:最高效的商业模式是“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某心理医生将单次咨询改为999元年费课程,当第1000个学员加入时,知识就成了自动印钞机。

二、资本与杠杆:看不见的财富加速器

4. 债务转换术

澳洲投资者Peter Thornhill采用“债务再循环”策略:先偿还自住房贷款,再用房产净值抵押贷款投资高股息股票,让股息持续偿还新债务。其子用此法10年还清首套房贷款。核心是将“坏债”(不可抵税)转化为“好债”(投资抵税)。

5. 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思维

深圳炒房团用500万本金撬动2亿资产,秘诀在于“贷款买房→抵押→再买房”的连环操作。对比坚持全款开店的实体店主,三年利润被通胀吞噬40%,而贷款扩张的同行已净赚3套房产。

6. 人力杠杆的极致运用

杭州美甲店老板建立客户手型数据库,用AI生成200款定制方案,企业微信自动推送效果图。客单价从198元升至398元,复购率增40%。用技术替代重复劳动,才是新时代的“雇佣”逻辑。

三、风险与信息:富人的“游戏规则”

7.风险结构化思维

采用债务再循环策略时,专业人士要求自住房贷款价值比控制在50%以下。即使遭遇失业或投资亏损,卖房也不至于无家可归。富人永不ALL IN,总留安全边际。

8. 信息差+认知差=印钞公式

2024年有人用AI伪造“茅台减产”消息低价囤货,高价抛售净赚2000万;知识付费机构把知乎高赞回答打包成《年薪百万指南》,以9.9元卖给大学生月销10万份。信息本身不值钱,洞察信息接收者的焦虑才值钱。

9. 弱关系变现力

某商学院调研显示:65%的千万级合作源于“半年联系一次”的弱关系。深圳华强北背包客靠展会上一面之缘拿到新款iPhone模具,转手赚出首付。真正的人脉不在微信好友数,而在资源整合能力。

四、学习与成长:被忽视的复利引擎

10. 认知复利效应

程序员老王白天写代码,晚上开发智能投顾系统。如今系统日处理300万交易量,他只需每周检查算法。投资认知的回报率远超任何理财产品。

11. 跨界能力组合

广州跨境电商卖家@老张的进阶之路:先用AI写产品描述省60%时间;再接入客服系统提夜间转化率22%;最终打包“AI选品+智能客服”方案为同行提供SaaS服务,月营收突破50万。单一技能保值期不足两年,多维竞争力才是护城河。

12. 最小成本试错法

富人推崇“1元钱验证模式”:深圳宝妈@林清用Notion AI+Canva+剪映搭建育儿号矩阵,每周2小时生成30条素材,单账号月广告分成8700元。普通人总想“准备好再出发”,富人边做边完善。

五、人性与周期:财富的暗流密码

13. 反周期套利

某币圈大佬直言:“我只在牛市装价值投资者,熊市跑得比谁都快”。真正玩家在经济低迷时抄底法拍房,装修后高价租给网红公司;抖音新功能上线3天内批量注册矩阵号抢流量红利。

14. 仪式感消费心理学

潮汕林总卖手机壳的“三不原则”:不碰生产(1688贴牌翻5倍差价)、不囤库存(客户下单后调货)、不搞研发(爆款上市3小时仿制)。普通人买奢侈品充面子,富人用奢侈品作社交货币撬动资源。

15. 道德资本积累

物流公司老板坚持“货到付款”原则,20年零纠纷的口碑使他成为京东华东区独家供应商。反观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道德资本崩塌引发的损失远超过金钱代价。

思维重构:从“交易时间”到“设计规则”

巴菲特曾揭示财富本质:“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找到湿雪和长坡。”

当普通人纠结如何让老板加薪5000元时,富人在做三件事:用AI替代80%重复工作腾出时间整合资源;把房产证塞进银行换现金流投入下个风口;在抖音教《年入百万课》收割最后一波认知税。

财富自由的终极形态,是从“出售时间者”蜕变为“游戏规则设计者”。就像那位从程序员转型开源项目创始人的案例:他开发的工具被全球5000家企业使用,财富不再依赖写代码能力,而是构建技术生态位的能力。

改变思维模式永远不会太晚——你对金钱的态度,决定了你能接住多少好运。

今日头条的读者朋友们,你曾实践过文中哪些思维?或者哪个观点最让你震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本文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道社区 ( 蜀ICP备06024898号-1 )

GMT+8, 2025-9-1 21:27 , Processed in 0.0933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网站地图 X3.4

!copyright!